威廉williamhill —— 英国威廉集团欢迎您!今天是:

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工作  >  正文

地科学院硕士生何一鸣在《地质学报》发表论文,揭示不同类型重力流水道形成机理

时间:2025-10-17   来源:    访问量:

近日,地科学院23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何一鸣在何幼斌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EI检索期刊《地质学报》(IF 3.483)上发表题为“深水斜坡区重力流水道沉积形成机理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乌海地区拉什仲组为例”的论文。英国威廉集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硕士研究生何一鸣为论文第一作者,其导师何幼斌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该期刊第9期。

“两深一非”(深水、深地和非常规))是当前油气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深水重力流水道相关研究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厘清其形成机理是实现有利储层精准预测的关键。研究基于野外露头,综合运用剖面实测、薄片与粒度分析等多技术方法,并创新性地引入古水流数据以及国内外最新沉积模拟实验结果,深度剖析了其形成机理及动态演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重力流水道的形成受控于重力流的流体类型与能量的变化,复合水道沉积受重力流类型及其能量变化的控制,早期以碎屑流为主,能量最高,形成水道的轴部;中期发育高密度浊流,能量较高,厚层次级水道沉积垂向加积充填;晚期发育低密度浊流,能量较低,次级水道沉积单元侧向迁移;末期发育低密度浊流,能量最低,以加积为主,水道沉积摆动幅度小。迁移水道沉积受较高能量的低密度浊流的二次环流控制,在水道弯曲处通过不对称堤岸的发育促进低密度浊流向凹岸侵蚀,形成侧积体。垂向加积水道沉积受较低能量的低密度浊流影响,水道内部限制性层状充填。分支水道沉积受低能量浊流影响,以非限制性加积作用为主,次级水道单元无序摆动且规模较小(图1)。

图1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乌海地区上奥陶统拉什仲组不同类型水道沉积形成机理

提出了“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垂向加积水道→分支水道”的演化序列,揭示了重力流流体从碎屑流到高密度浊流再到低密度浊流、能量从高到低、沉积方式从侵蚀充填到加积分散的动态过程,建立了重力流水道完整的演化模式(图2)。

图2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拉什仲组斜坡区重力流水道沉积演化阶段模式

该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有关深水斜坡区各类型重力流水道沉积的形成机制和水道沉积演化规律的理论认识,而且对于预测水道沉积类型和优质储层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连接:http://www.geojournals.cn/dzxb/dzxb/article/abstract/2025050

版权所有:威廉希尔williamhill(英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邮编:430100

电子信箱:Geoscience@yangtzeu.edu.cn

学院办公室:  027-69111650          教学办公室 :  027-69111218

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  027-69111109          学生工作办公室:  027-69111203